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网络平台的兴起,各种新型电信诈骗及网络诈骗犯罪形式层出不穷,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损失。确山法院结合审判实践,用一起网络平台中号称打赏送手机的诈骗案,揭露此类骗局,进一步提升大家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意识和能力,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基本案情
2022年7月至2022年9月期间,被告人赵某某通过某音直播的形式,虚构主播身份,以给其打赏就送苹果手机的方式,诱骗多名被害人对其打赏礼物,骗取被害人财物共计167,124.4 元。
法院判决
被告人赵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网络直播平台虚构主播身份信息诱骗他人给其刷礼物,骗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应当予以惩处。被告人赵某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应当撤销假释,与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并罚。最终赵某某被撤销此前假释刑事裁定,以被告人赵某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与前判刑罚中未执行完毕的刑期实行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六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宣判后,被告人提出上诉,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官提醒
本案被告人虚构平台主播身份诱导他人给其刷礼物,其诱导方式就是在直播时准备数个苹果手机空盒,外加一些练功钞放在镜头中以彰显自身“财力”,以跟粉丝交朋友为借口,让直播间观众为其打赏礼物,并拿着苹果手机空盒表示会给粉丝回礼,误导直播间的观众。一些不明真相的观众因此受骗,遭到财产损失。此类案件被害人一般较多,若未在网络平台实名注册,存在难以核实被害人身份,降低追赃挽损的可能。因此,面对电信网络诈骗,要加强防范意识,抵御各种诱惑,拒绝沉迷网络,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自觉抵御电信网络诈骗的侵害。
相关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三款: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