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确山法院守护民生权益不停歇。2月22日(周六),当执行干警第一时间将7400元赡养费送到八旬老人周奶奶手中时,老人布满皱纹的脸庞绽放出久违的笑容:“这笔钱不仅是我的生活费,更是法律给我的保障!”
民生无小事,打通“最后一公里”执行路
2023年,法院判决周奶奶的四子女每人每年支付赡养费6000元,租房费用500元,医疗费900元。判决生效后,周奶奶几个子女始终以“经济周转困难”为由拖欠费用,未按照法院裁判文书履行赡养义务。2025年新年刚过,周奶奶便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迅速启动“三查”机制:查银行账户、查房产车辆、查工商登记。经查询发现:有的被执行人有固定收入,有的被执行人迫于账户查封主动将赡养费交到法院,有的经查控未发现可供执行款项。

针对该案特点,法院采用了“分段执行+动态监管”模式,先将第一笔执行到位的7400元送到周奶奶手中,保障周奶奶基本生活。对剩余款项则通过银行卡代扣、查找其他财产线索等方式持续跟进。
智慧执行显成效,温情服务暖人心
确山法院在推进智慧执行的同时,始终秉持“执行有力度,民生有温度”工作理念。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执行干警主动上门为其办理领款手续;派出法庭建立了家事纠纷化解联络点,联合当地社区建立了“银发权益守护站”,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延伸服务。

长效机制护权益,织密司法保障网
2024年以来,确山法院聚焦老年群体权益保护,建立“赡养费执行案件全流程跟踪机制”,形成“执行前预警——执行中联动——执行后回访”闭环管理。2024年度,确山法院累计发放赡养费执行款项268.75万元,惠及135位老人,执行到位率达93.96%。

这份沉甸甸的执行款,不仅解决了老人的燃眉之急,更让“孝老敬亲”的传统美德在法治框架下焕发新生。执行法官动情地说:“我们不仅要让法律条文落地生根,更要守护好老人们幸福生活的尊严。”
法条速递: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二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社会倡议:
赡养父母是子女应尽的义务,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老人安享晚年不仅是法律的底线要求,更是每个家庭应尽的责任,让我们以案为鉴,用行动践行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