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15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确山法院联合确山籍暑期返乡大学生,走进红色确山,在山水林田间开展“探访千年古栗林+巡回审判+桐柏山生态修复基地动植物保护生态研学”系列活动。
1、探访千年古栗林,感受生态文脉和历史乡愁
古树名木是大自然和先辈们留给我们的自然瑰宝。这片古栗林历经千年风雨,见证朝代更迭,每一片树叶、每一根枝干都在讲述着生命的故事,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及景观价值,是不可复制的生态密码,也是自然与人文的活化石。在这片写满历史的千年古栗林中,您可以观赏千年古树的绿荫蔽日、枝干遒劲,也可以感受人文法治的科学之美、守护无声。
据统计,古栗园中现存千年古栗树有180株,所产板栗粉质细腻,营养价值极高,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名录”。千年古树,法治守护,确山法院“七不准”标识牌在绿树掩映下格外醒目。同学们站在《古树名木司法保护“七不准”》标识牌前驻足凝视,对“生物多样,地球之彩;守护自然,人人有责”的丰富内涵以及人民法院“以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坚定决心”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体会。
2025年8月12日上午,千年古栗林中绿意盎然,游人三五成群,或打卡拍照,或林中漫步。活动中,法院干警联合大学生,通过拉横幅标语、发放宣传手册、讲解典型案例等方式,向景区游客、过往群众耐心讲解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就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耐心解答,帮助群众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切实提升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实地探寻与互动体验,让书本知识变成行走课堂,广大青年在祖国大地、山水林田间读懂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法治密码。
2、走进乐山林场修复基地,探寻生物多样性保护
确山法院在国有乐山林场建立“桐柏山生态功能区确山修复基地”,积极打造“修复+教育”司法实践示范基地,为环境资源案件执行提供替代性修复项目和场地,也为提升涉野生动物保护案件审判专业化水平、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和法治融合主题活动提供重要平台。
为做好环资审判的后半篇文章,让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2025年8月12日,法院干警组织确山籍返乡大学生一起走进桐柏山生态修复基地探寻生物多样性保护。这里远离城市与喧嚣,人在林中仿佛置身清幽绝世的人间仙境,可尽情享受宁静与悠闲,了解植物科学,动物科学,畅游乐山林场的静谧与野趣,探寻珍稀物种保护的生动实践。在云海松涛间沉浸式体悟司法保护创新机制,感受“环境修复+司法教育”的法治魅力,更好地理解生态修复基地如何为野生动植物构筑保护屏障,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法治理念在亲历中生根发芽。


通过联合大学生开展科普研学,让大学生们在环保实践中感受到动植物在生态资源链中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将生态文明理念带回家庭、校园,呼吁大家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带动身边更多的人们共同参与生态保护行动,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青年群体的智慧和力量。
3、古树下的审判,以司法守护绿水青山
为更好发挥司法审判的教育警示作用,以司法利剑守护绿水青山。2025年8月13日上午,确山县人民法院环资审判庭将庭审现场搬至石滚河镇何大庙村千年古栗园,公开审理一起滥伐林木案,并邀请村民、游客现场旁听。

庭审结束后,法官结合案件审理情况就地普法。通过讲解涉“滥伐林木、非法狩猎、非法采矿、非法占用农用地”等多个领域的典型案例,为群众普及了耕地林木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相关法律知识,重点强调违法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以及违法者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并向在场群众发放确山法院环资审判典型案例手册,细心解读手册内容,倡导大家共同建设绿色生态家园。通过“身边人”“身边事”,让群众直观了解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破坏环境所承担的法律后果,积极号召群众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
下一步,确山法院将持续开展环境保护普法宣传活动,深入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传播,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加快经济社会绿色发展贡献司法力量。